冠心病与急救策略

引言

冠心病(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)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,它不仅影响心脏功能,还与心肌梗死(心梗)和脑梗死(脑梗)等危及生命的急症密切相关。了解冠心病的基本知识,以及在紧急情况下非医护人员应如何进行院前急救,对于保护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。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、心梗和脑梗的关系,常见的急救情形,并提供实用的院前急救策略。

心肺复苏术

冠心病(冠状动脉疾病)

定义

冠心病,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,是由于心脏的血管(冠状动脉)发生粥样硬化,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,引起心肌缺血、缺氧或坏死的一类心脏病。它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。

病因

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,即脂肪、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在动脉壁上堆积形成斑块,使动脉变窄、变硬,从而影响血液流动。风险因素包括:

  • 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: 年龄(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)、性别(男性风险高于女性,女性绝经后风险增加)、家族史(有冠心病家族史者风险高)。
  • 可改变的风险因素: 高血压、高血脂(高胆固醇)、糖尿病、吸烟、肥胖、缺乏体力活动、精神压力大、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。

症状

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因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而异,常见症状包括:

  • 胸痛(心绞痛):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,通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、闷胀性疼痛,可放射至左肩、左臂、颈部、下颌或背部。常在劳累、情绪激动、饱餐或寒冷时发生,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。
  • 气短/呼吸困难: 尤其在活动后或夜间平卧时出现。
  • 疲劳: 持续性的疲劳感。
  • 心悸: 感觉心跳不规则或心跳加速。
  • 出汗、恶心、头晕: 这些症状可能伴随胸痛出现,尤其在心肌梗死时更为明显。
  • 无症状: 部分患者可能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,直到发生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才被发现。

冠心病与心梗、脑梗的关系

冠心病、心肌梗死(心梗)和脑梗死(脑梗)都属于心脑血管疾病范畴,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,主要体现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上。

共同的病理基础:动脉粥样硬化

心梗和脑梗最常见的病因都是动脉粥样硬化。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发生在冠状动脉,也可能发生在全身其他动脉,包括脑部血管。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,形成血栓,导致血管完全或部分堵塞时,就会引发相应器官的缺血坏死。

  • 冠心病与心梗: 冠心病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。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,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,形成血栓,完全堵塞冠状动脉,导致心肌长时间缺血坏死。因此,可以说心梗是冠心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急性表现。
  • 冠心病与脑梗: 冠心病和脑梗都与全身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。患有冠心病的人,其脑部血管也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,从而增加脑梗的风险。此外,心脏疾病(如心律失常,特别是房颤)可能导致心脏内形成血栓,这些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,堵塞脑血管,引发脑梗。因此,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。

冠心病容易出现的急救情形

冠心病患者可能突然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,需要立即急救。以下是常见的急救情形:

1. 急性心肌梗死

这是冠心病最严重、最常见的急救情况。当冠状动脉完全闭塞,导致心肌长时间缺血坏死时发生。症状通常比心绞痛更严重、持续时间更长,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。

  • 典型症状: 剧烈、持续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,可放射至左肩、左臂、颈部、下颌、背部。常伴有大汗淋漓、恶心、呕吐、呼吸困难、濒死感。
  • 非典型症状: 部分患者(尤其是老年人、糖尿病患者和女性)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、牙痛、咽喉痛、背痛、疲劳、气短等,容易被忽视或误诊。

2. 恶性心律失常

冠心病可能导致各种心律失常,其中室颤(心室颤动)和室速(室性心动过速)是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,可导致心脏骤停。

  • 症状: 突然意识丧失、抽搐、呼吸停止、脉搏消失。

3. 心力衰竭急性加重

冠心病长期发展可能导致心力衰竭,当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时,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。

  • 症状: 呼吸急促、端坐呼吸(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,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)、咳嗽、咳粉红色泡沫痰。

4. 心源性猝死

指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,通常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。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,多数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。

  • 症状: 突然倒地、意识丧失、呼吸停止、脉搏消失。

非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策略

1. 急性心肌梗死(心梗)的院前急救

当怀疑有人突发心肌梗死时,非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

  •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: 立即拨打120(或其他当地急救电话),清晰告知患者的地点、主要症状和初步判断。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,争取黄金救治时间。
  • 让患者停止一切活动并休息: 立即让患者停止正在进行的任何活动,帮助其平卧或采取最舒适的体位(如半卧位,抬高头部和肩部),保持安静,减少心脏负荷。禁止患者奔走呼救或自行前往医院。
  • 安抚患者情绪: 保持镇静,安抚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,因为情绪激动会增加心脏负担。
  • 解开衣领,保持呼吸道通畅: 松开患者的衣领、腰带,帮助其呼吸顺畅。
  • 询问是否有急救药物: 如果患者随身携带有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,且意识清醒,可协助其含服。但请注意,非医务人员不推荐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,因为阿司匹林可能有不良反应,且需要专业判断。
  •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: 观察患者的意识、呼吸和脉搏情况。如果患者意识丧失,呼吸、心跳停止,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(CPR)。
  • 心肺复苏(CPR): 如果患者意识丧失,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,没有脉搏,应立即开始高质量的心肺复苏。对于非专业人士,可以专注于胸外按压,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-120次,深度为5-6厘米,尽量减少中断。
  • 等待专业救援: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期间,持续观察患者情况,并继续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。

2. 脑梗死(卒中)的院前急救

脑梗死(俗称脑中风)的急救关键在于“时间就是大脑”。非医护人员应记住“FAST”原则,并迅速采取行动:

  • “FAST”原则快速识别:

    • F (Face drooping - 面部下垂): 让患者微笑,观察面部一侧是否下垂或麻木。
    • A (Arm weakness - 手臂无力): 让患者举起双臂,观察其中一只手臂是否无力或下垂。
    • S (Speech difficulty - 言语困难): 让患者说一句简单的话,观察是否口齿不清或言语含糊。
    • T (Time to call emergency - 呼叫急救时间): 如果出现以上任何症状,立即拨打120。
  •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: 立即拨打120,告知患者的地点、发病时间、主要症状(特别是“FAST”识别出的症状)。发病时间对于脑梗的溶栓治疗至关重要。

  • 保持患者平卧,头偏向一侧: 帮助患者平卧,解开衣领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果患者有呕吐,应将头部偏向一侧,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。

  • 不要随意搬动患者: 避免剧烈摇晃或搬动患者,以免加重病情。

  • 不要给患者喂食或喂水: 脑梗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,喂食或喂水可能导致呛咳或误吸。

  •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: 观察患者的意识、呼吸、心跳等生命体征,等待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。

  • 记录发病时间: 尽量准确记录患者出现症状的具体时间,这将对医生判断治疗方案非常重要。

总结

冠心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心脏疾病,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肌梗死和脑梗死。这些急症的发生往往突然且危及生命,因此,公众掌握基本的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。在面对心梗或脑梗的紧急情况时,非医护人员应保持冷静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,如让患者休息、安抚情绪、保持呼吸道通畅,并在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。记住,及时、正确的院前急救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,显著提高生存率和改善预后。然而,院前急救只是为专业医疗争取时间,最终的治疗仍需依靠专业的医疗团队。